網誌存檔

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

老公,我把家變成兒子的魔法學校了!

從三月中旬開始,
我經常被自動關掉的電燈、收拾好的桌子、還有突然跑回衣櫃的衣服嚇到,
甚至懷疑家裡是不是鬧鬼…

慢慢觀察後才發現,竟然是我那四歲不到的兒子,
沒有人叫的情況下,
非常積極、並且當成是一種榮譽地,把每個我忘記的細節默默地做完了。

我問:『把拔的便當呢?』
林小府:『我蓋好蓋子放到冰箱拉~』(雖然放錯到冷凍庫)

我問:『籃子裡的衣服不見了?』
林小府:『我拿去洗衣機了阿~』(雖然沒放洗衣袋)


我問:『剛剛的垃圾呢?』
林小府:『在廚房的垃圾桶~』(雖然放錯到廚餘桶)

雖然小錯不斷,但是會主動幫忙家務、願意體貼爸媽的動機,
卻滿滿地溫暖了我和府爸的心。

其實不是我們教的好,而是我們讓孩子玩的好。

從會爬開始,就鼓勵他帶著尿布去找垃圾桶,
對於林小府在家想嘗試任何新鮮事,只要安全範圍許可,
就會讓他大膽的去嘗試。
↑↑↑「來,請你幫我打個蛋。」「為什麼?」「因為它…想知道你的手指頭有沒有力氣。」

無形之中,兒子漸漸對大人在家的活動感到有趣,
每一件事情都感到好奇、想趕快學會,
濃厚的學習慾望使我們家,彷彿成了兒子的魔法學校,
每一個角落都可能有神奇的事會發生。

「好奇怪,診磨杯子會自己跑到洗碗槽給媽媽洗澡呢?」我裝著問兒子。
「呵呵,我變了一雙翅膀給他飛,會飛~~~~過去。」他認真的告訴我。

也許"教"對很多新手媽媽來說,是一件很難進入的事情。
但是,如果把教養看成日積月累的遊戲,
家,就不會單純只是一個生活空間而已,
它可以裝載歡樂、裝載回憶,
裝載著住在裡面的人們一種特別的 遊戲。

這次,邀請大家加入府爸府媽變給林小府的魔法學校,
讓平凡的家務,成為孩子最快樂的學習場喔!

》爸媽該給的是一個孩子可以自己操作的安全環境
許多老師一定會知道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有很重要的影響,
不過對於許多忙於工作賺錢的父母來說,
要在每天加班到晚上八點的情況下要創造那個學習空間,
真的還頗累人的,再加上考量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問題....
就成了一個要爸媽頭皮發麻的領域。

「我好懶得教」、
「到幼稚園老師就會教」、
「我沒體力跟時間去搞小孩。」

然而,若是我們把家庭看成是一個最天然的學習場所,
許多平凡無奇的事,將會突然變成一件有趣、有圖像、有互動的事情,
讓學習的本質,在生活中閃耀。

↑↑↑玩水,若轉化成一種學習活動,邊玩邊學就不是浪費,是"投資"。
這是林小府兩歲的夏天,
冰涼的自來水經常是吸引小朋友興趣的關鍵。
府媽不把孩子玩水看成是一種浪費,
反而告訴林小府:

『等瑪麻一下,我要拿把椅子給你。』瞬間,兒子張大了好奇的眼。
『為什麼?』
『我們來搭一個階梯,讓你爬得上去。』

為了安全起見,我讓椅背靠著櫥櫃。
再拿防滑地墊壓在椅子下面。

『請你去抽屜拿一個鍋子,給小白菜當浴缸吧!』
緊接著我從冰箱找出幾朵小白菜的葉子,慎重的給他。
『請你幫瑪麻洗菜,煮給把拔裝便當吃。』
聽到這種話,林小府好開心,彷彿被賦予一種神奇的魔力,
立刻帶著鍋子爬上他的階梯,打開水龍頭裝滿水。

在旁邊,我拿了鹽巴灑進水裡,告訴他:這是給小白菜的魔法粉,他可以幫忙你洗菜。
『瑪麻,我還需要一個杯子。』
我問:『為什麼?』
林小府:『因為我不夠高,水龍頭的水會潑到我。』

說真的,
我會擔心他打破杯子,那是我用了17年的杯子,也怕他會受傷。
但是如果只因為害怕就阻止孩子自己提出的方案,
想必是更不划算的事:
因為最壞的情況是:17年的杯子破了、他流血了。→屬於可以預防跟修復的
而不讓他執行自己想到的方案可能會:

 1.感到被否定→把思考視為需要被允許的事→努力不去想辦法。

 2.什麼事都在我期望下發生→等於我想不到的事也都不會發生→又怎麼學到超越我的事?

 3.沒有失誤也無法從失誤中學習。。。。

想到第三點,牙ㄧ咬就忍痛給他了。

結果他洗的非常乾淨,也沒打破杯子、更沒跌倒。
『瑪麻,我洗好了;請你幫我煮給爸爸吃。』
(衣服也全濕了 > <)
順著他的話,
我小白菜加薑絲炒好,請林小府裝到府爸的便當裡,
滿滿的綠色蔬菜,逗的林小府那一整天都期待著爸爸回家,
要在第一時間就告訴爸爸"明天便當裡面的蔬菜是他洗的"。

》成就感,是啟動主動學習的火車頭

受到那次激勵,林小府瘋狂想洗很多東西。
自己張羅澡盆、小罐子,這次還知道要穿上圍裙保護衣服不要潑溼。。。

↑↑↑有了成就感之後,學習的自主性會跟火車出山洞一樣,順勢地一節一節拉出來~

擁有成就感之後,林小府就懂得拖一張椅子到我料理台上,
在我完工之後,趁著尚未收拾的時間,
自言自語地把我從事的活動重複操作了一次。


↑↑↑看他幼稚的臉裝著專注的神態,十足的Coffee Master架勢。

》當你投下一顆學習魔法石,漣漪會不斷外拓

或許是我跟府爸都不會打斷他想從事的活動,
常用『請你幫忙』這四個字當成學習的魔法石
朝他心中的學習湖扔去。

↑↑↑請你幫林小府穿鞋子。』讓孩子擁有自主權的學習石,在他自己能把鞋子穿的很好之後就會改掉受詞,變換句子結構。
在林小府開始自己學習穿鞋子時,
我不會去對他說『自己穿鞋子』、『長大了,要自己穿鞋』...之類的話,
我會把對孩子的要求,換成他可以擁有自主權的方式對他說:請你幫林小府穿鞋子。』

把鞋子穿的很好之後,他竟然改掉受詞說:「請幫把拔/瑪麻穿鞋』
開始想幫爸爸穿鞋、幫媽媽穿鞋,
漸漸地我們發現孩子的主動性就像漣漪一樣,
拓展成爸媽的福利,懂得替人著想。

↑↑↑學習石引起的漣漪效應,不只語言結構上,更是影響行為的關鍵基石;
看林小府堅持要幫府爸穿鞋,把自己搞得跟小阿信一樣。

聽到要出去玩耍,會主動裝好要帶去公園的水壺(即使發生機率不高,但至少存在過)

》生活瑣事,因孩子的參與而有了情感連結

為了生活,府爸府媽經常是各自打拼,
他專心工作、我專心做家事、小府專心當小孩。
原本分別單純屬於爸爸的事(吃便當)、媽媽的事情(洗菜煮便當)、
孩子的事情(玩遊戲),卻因為孩子參與家務事,而把全家人的情感串聯了起來。

傍晚五點,我會邀請兒子幫大家洗米。
↑↑↑邀請孩子一起煮晚餐,意外地把全家人的感情串連起來 ^^

我說:小米粒要洗乾淨,吃起來就香噴噴喔!
林小府:可是小米粒都跑到外面了。(掩蓋不住他對挫折感的控制)
對著外面的小米粒,我一邊收拾一邊告訴林小府:
『小米粒阿,不要調皮阿,乖乖讓林小府帶你們回去洗澡吧!』

收起哭泣,兒子還真的一粒米一粒米的帶回到鍋子裡,
學會了用手掌壓住米,慢慢的傾斜把洗米水流掉。

越來越熟悉工作程序後,
我買了一把小刷子,並且告訴他:這是你的洗菜刷子。
每次請他洗菜都有了專屬感。
↑↑↑特地買了一個小刷子給林小府,每次洗菜都很有專屬感~

懂得拿把凳子就站上去,學我用手指頭輕柔地洗草莓。。。。




↑↑↑帶有殺氣的眼神說:『草莓,一洗好我就要把你吃掉!』

林小府洗好的菜、水果,
會被我裝到盤子裡,也許上桌、也許下鍋。

我準備好的食物,
會被林小府慢慢裝進把拔隔天中午要吃的便當,
以及等會兒就要吃的晚餐。

餐桌上,
林小府如何洗菜到幫忙,都是府爸晚間要聽取的生活簡報,
也是隔天他吃便當時,品嚐的生活故事,
原本乏味的瑣事,成了一種咀嚼單純的滋味。

》嬰幼兒時期的參與,成為下一階段的行動力

俗話說:三歲看一生。

我漸漸體會到箇中含意。
林小府嬰幼兒時期被保護好的參與動機,
當進入三歲的第二個月起,開始出現一些具體的行為表現。


大約從2月開始,
林小府的自主性就像是水晶泡泡一樣,
不斷的被成長的風吹出來。

有天他看了一會兒的盆栽問我:小草也要喝水嗎?
我說:要阿。
他就會:那我拿水壺餵牠。

可能是小肌肉力氣夠了,
許多好奇一個一個堆疊上去,
漸漸形成林小府美麗的生活方式。

起床,看見太陽公公,他會跑去跟小花小草說早安(有點像瘋子?),
我一泡好咖啡,就會帶著小茶壺餵他們喝水,
故意地深吸一口氣大叫:你好香喔!

↑↑↑嬰幼兒時期被保護好的參與動機,當進入三歲的第二個月起,開始出現一些具體的行為表現。


當時的參與家務事的主動性,
也成為目前可以獨立作業的行動力。
見到地上被自己玩到遺忘的小紙屑,
會吵著我幫他找掃把,然後慢慢的掃乾淨。

當然,我必須很誠實的講,一個三歲半的小孩的清潔能力遠不如我們大人,
然而這種還知道負責恢復現場的精神,卻值得鼓勵。

》隨時都要準備學習魔法石,看準定點扔進去


不過,若是我要求他打掃,孩子的惰性也會使他彎著頭說:
『瑪麻,好累喔。我不想掃地。』
『請你帶小紙屑去垃圾桶,讓他們晚上可以坐著垃圾車去旅行。』

對,我又在學習湖裡投擲一顆魔法石。
垃圾車,是他的菜。
因此不管是什麼事情,都可以使命必達。
還真的花了半個小時把地板的紙屑掃乾淨,
見到遺漏的,就說:哎呀,你怎麼還在這裡,醬子搭不到垃圾車喔!
這時要求他完成的任務,
就在林小府的眼裡變成的一種遊戲,一種魔法,一種會飛翔的創造力。

》有了行動力,就可以教養成學習態度
到他現在快三歲半,
透過生活瑣事的機緣,
不斷投擲學習石的力量雖然小,卻影響範圍很大。

除了良好習慣,
他的主動參與、思考解決方案,
我相信能在他未來參與的幼兒園生活圈,
足以讓他面對離開有媽媽會幫忙的環境做好準備。

↑↑↑看到府爸在裝帳棚,知道其他忙幫不上,說要幫忙舖平帳篷布。

↑↑↑意識到爺爺奶奶在忙醃製脆梅,也想用行動讓爺爺奶奶宣告他長大了,可以幫忙了。

↑↑↑心愛的腳踏車輪胎沒氣,雖然不會使用打氣機,告訴叔叔說:我扶著腳踏車就不會倒。

我想我是安心、滿意的。
站在湖岸邊,把一顆顆學習石扔擲進去,
我可以欣賞漣漪擴散出來的美麗風景,
還能感受到學習成效吹撫到我臉龐的溫柔,
讓原本可能使爸媽在無意間,
把獨生子的角色定位於生活圈外者而走上『媽寶』、『嬤寶』之旅的風險,
漸漸地移轉到最中庸的方向。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